發布時間:2021-05-18 |
近日,由三航局參建的第十屆中國花卉博覽會項目全部完工,標志著項目具備開園條件。
第十屆花博會選址上海崇明島,以“花開中國夢”為主題,占地總計1000公頃,主要包括花博會主展園、東平小鎮、東平國家森林公園以及南部服務區四個區域,將于5月21日至7月2日舉辦。
其中,三航局主要負責生態水系、景觀綠化、臨時場館、小鎮客廳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施工,合同額共計27.5億元,占項目總投資的80%,屬于勘察、設計、施工一體化類型的項目,建設周期為340天。
建設中,項目部秉持“生態辦博、創新辦博、勤儉辦博”理念,充分利用BIM、生態環保新技術、新裝備、新工藝,努力打造一屆生態、創新、人文共享的世界級花事盛會。
“花博招牌技術”鋼結構骨架
花博園主入口大門鋼結構骨架采用先進的自動找形與拓撲優化技術,形成穩定的空間受力狀態。每根立柱鋼管都有特定的彎曲弧度,以模擬葉脈生長在三維空間中的形態。
鋼結構骨架造型獨特、輕巧,在兼顧建筑效果的同時,大幅減少用鋼量。同時仿樹狀鋼桁架外掛聚偏氟乙烯膜材,通過燈光投影,可在膜表面投影出指定圖案,例如花博會標志、絢麗花海等,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真實感。
而且PVDF膜為密制微孔結構,在保證空氣流通的同時,具備良好的自凈自潔性。此外,主入口大門底部設置雨水回用系統,實現雨水的輸送、儲存、凈化,并用于廣場區域的自動灌溉和場地清洗,循環利用。
東平小鎮
東平小鎮未來展廳造型獨特。其施工要求將850毫米厚直立墻,在13米范圍內空間扭轉180度,施工難度極大。
通過樣板段和工藝性試驗,項目部已掌握空間曲面測量放線、模板體系加工與加固、支架體系設計與驗算、鋼筋綁扎與混凝土澆筑等關鍵工藝,建筑成型效果得到認可,成為花博會地標性建筑。為響應綠色建筑理念,未來展廳裝飾裝修保留清水混凝土原色,不再使用建筑涂料等工業化工產品。
水生態系統
花博園核心區37萬平方米水系為新開挖水體或現有人工魚塘,水下生態系統結構缺失,水域自凈能力不足,富營養化嚴重。
項目部采用先進的水生植物生態修復技術,獨立籌建水生態修復工地試驗室,開展水生植物的室內培植試驗,確定水生植物的最佳組合及種植密度,形成水生植物凈化水質的成套施工工藝,實現園區各河湖水域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,水體感官透明度在1.5米以上。
項目建設中,項目部還通過建設可積存、可滲透、可凈化的場地,提高園區應對洪澇災害的能力,確保園區全年地表徑流控制率不低于80%,園區已拿到可持續場地SITES金級預認證。
同時,項目部還在鋼結構橋梁上設置綠化種植帶種植大型景觀樹木,將現代化橋梁與百花爭艷的景色相結合,給游客帶來獨特的游覽觀賞體驗。
花博園景觀綠化、臨時場館及配套設施建設項目是2021年崇明花博會的重要配套項目,是花博會順利舉行的重要保障。
第十屆中國花博會落戶上海崇明,將有助于上海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進一步推進整個世界級生態島的建設發展,改善對老百姓的民生服務,加速崇明的產業發展,對基礎設施改造升級、推動旅游服務設施升級改造擴容、帶動美麗鄉村建設、加快“海上花島”建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意義。
中國花卉博覽會始辦于1987年,每四年召開一次,是我國規模最大、規格最高、影響最廣、內容最為豐富到國家級花事盛會,素有中國花卉界“奧林匹克”的美譽。